阿拉伯语
2021/10/17 18:05:22
阿拉伯语(阿拉伯语:عربية‎或عربي/عربى‎),简称阿语,即阿拉伯人的语言,属于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使用阿拉伯字母,主要通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现为19个阿拉伯国家及4个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以阿拉伯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超过二亿一千万人,同时阿拉伯语为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语言。阿拉伯语在全球范围使用者总计目前已经突破400,000,000人。阿拉伯语因分布广阔,因此各个国家地区都有其方言,而标准阿拉伯语则是以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为准。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的母语,也是全世界近十五亿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所使用的语言,每天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用阿拉伯语诵读"安拉呼艾克拜尔"(真主至大)的同一声音。在中世纪的数百年期间,阿拉伯语曾是整个文明世界学术文化所使用的语言之一。
 
   阿拉伯语源自一种古老语言闪米特语,公元5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语文学语言。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以及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传入其他国家,这种语言很快成为东起印度河、西到直布罗陀、南到北非、北至里海这一广大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语;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
 
    阿拉伯帝国衰亡后,阿拉伯语的使用地区大大收缩,但它对亚、非、欧许多地区产生过巨大的文化影响,波斯语、突厥语、乌尔都语、印度尼西亚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36种语言都曾大量吸收了阿拉伯语借词,并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其中波斯语、乌尔都语以及中国的维吾尔语等在当今社会仍然使用这个字母体系。
 
在中世纪的数百年期间,阿拉伯语曾是整个文明世界学术文化所使用的语言之一。在9-12世纪用阿语写成的伊斯兰经典《古兰经》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各方学科,比较其它语言占有很大比例。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语词汇,足以说明阿语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另外,作为宗教语言,阿拉伯语还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样,《古兰经》的降示也使阿语大放异彩,《古兰经》通俗优美、朗朗上口,读起来铿锵有力,被视为伊斯兰教的百科全书。成为后来语法、修辞学家创制语法、修辞的根本依据,也是诗人吟诗作赋的最佳范本。在中国,不少阿拉伯语词汇或短语也被广泛应用于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和各族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
 
 
   经过1500年的渐变,和语法家、学者在以《古兰经》为准则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在世界不同语种中,阿语成为既古老又年轻的立体型语言。另外,阿拉伯语还是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其余五门分别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联合国公布世界上最难学的十大语言,阿拉伯语位列第三,仅次于汉语和希腊语。使用阿拉伯语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非洲联盟
 
   阿拉伯文字是一种音位文字,4世纪由闪米特语族西支的音节文字发展而来,共有28个辅音字母,元音没有字母,需要标识时,可在字母上方、下方加符号表示。自右而左书写。阿拉伯语的重要文献,7世纪以后的有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7世纪以前的如《悬诗》,在伊斯兰教兴起后追录成文。自7世纪上半叶第一
部阿拉伯文典籍《古兰经》问世后,语言始规范化。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向外扩张和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规范的阿拉伯语逐步在亚、非、欧三大洲的广大穆斯林地区得到普及。它不仅成为阿拉伯人以外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为学习《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理而必须学会和掌握的语言,而且成为伊斯兰教各学科学者用以从事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的工具。
 
    自8世纪至当代,用阿拉伯语编纂成册的各家各派的圣训经、《古兰经》注、教法典籍、凯拉姆学著作以及后世各类伊斯兰学术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浩瀚宏丰,广为流传,为传播伊斯兰教理和弘扬伊斯兰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9~13世纪,阿拉伯语还曾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哲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光学等方面的著作传入西欧后,其中不少成为高等学校的教科书,为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
 
    阿拉伯语借助《古兰经》的广泛传播,逐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语法学、修辞学、韵律学等学科,并对亚、非信奉伊斯兰教各民族的语言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在波斯语、突厥语、乌尔都语、印度尼西亚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36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阿拉伯语借词,其中波斯语、乌尔都语以及中国的维吾尔语等均用阿拉伯语字母拼写。因《古兰经》以及各种赞主颂圣词、祈祷词均系阿拉伯语,为操各种不同语言的穆斯林礼拜和履行各种宗教仪式时所必读,故阿拉伯语又成为近10亿人口的世界穆斯林通用的宗教语言。